甲状腺超声是体检中常见的项目,拿到报告时,满篇的专业术语是不是让你一头雾水?别慌!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的语言,带大家一步步读懂甲状腺超声报告,科学认识甲状腺结节。
一、甲状腺超声查什么?
甲状腺位于脖子前方,像一只蝴蝶趴在气管两侧。超声检查主要关注两大方面:
1.甲状腺整体状态:包括腺体大小、血流情况。比如甲亢患者的甲状腺血流会明显增多,而甲减患者可能血流减少。
2.结节特征:位置、大小、结构、形态、回声、边缘、钙化等,这些细节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关键。
二、报告中的关键指标解析
1.结节位置与大小
①位置:明确结节在左叶、右叶还是峡部,以及与气管、颈动脉等结构的关系。比如“左叶中下部实性结节”,位置描述越详细,医生越能精准评估风险。
②大小:虽然单独大小不具诊断价值,但需测量上下、左右、前后三径。多发结节只需关注最大的“靶结节”,若有声晕需包含声晕测量。
2.结构与形态
①结构:
囊性/海绵状:多为良性,尤其是海绵状结节,恶性风险极低。
实性/囊实性:需警惕,恶性结节常表现为实性,但部分良性结节也可能如此。
②形态:恶性结节常见“纵横比>1”(高而窄),但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。
3.回声与边缘
①回声: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特异性不高,55%以上的良性结节也是低回声,尤其1cm以下的小结节。
②边缘:
边缘不规则(分叶、毛刺、浸润):甲状腺癌的高特异性指征。
边界不清:可见于良性结节,如炎症或增生。
4.钙化:良恶性的重要线索
微钙化(≤1mm点状强回声):恶性风险较高,多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,但部分良性病变也可能出现。
粗钙化(>1mm):多为良性,如结节性甲状腺肿,但少数恶性结节也会有。
周边钙化(环形或弧形):提示慢性病变,良性可能大,但仍有例外。
浓缩胶质(点状强回声伴“彗尾征”):典型良性征象,常见于囊性结节。
5.血流:需结合其他特征
《2015年ATA指南》已不再将血流丰富单独作为恶性指标,但恶性结节可能出现紊乱血流。例如,甲亢患者甲状腺血流普遍增多,而恶性结节内部可能有新生血管。
三、TI-RADS分级:量化风险,精准决策
TI-RADS分级是评估结节恶性风险的国际标准,共分6级:
1-2级:恶性风险<2%,无需特殊处理,定期复查即可;
3级:恶性风险<5%,建议每年随访;
4级(4a-4c):恶性风险5%~90%,需结合结节大小决定是否穿刺活检(如4a级结节>1.5cm 建议穿刺);
5级:恶性风险>85%,建议手术。
6级:病理确诊恶性,需积极治疗。
四、拿到报告后该怎么办?
1.理性看待结节:90%以上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,即使是恶性,多数(如乳头状癌)预后良好。
2.结合其他检查:超声报告需结合甲状腺功能(TSH、T3、T4)、降钙素等血液指标综合判断。
3.定期随访:良性结节建议每年复查超声,4级以上结节需缩短随访间隔或进一步检查。
4.及时就医:若出现吞咽困难、声音嘶哑、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或超声提示边缘不规则、微钙化等恶性特征,需尽快至甲状腺外科或内分泌科就诊。
五、关于甲状腺结节的常见误区
误区1:结节越大越危险。
大小不是唯一标准,1cm的微钙化结节可能比3cm的囊性结节更危险。
误区2:钙化一定是癌。
钙化类型比存在与否更重要,微钙化需警惕,但粗钙化、周边钙化多为良性。
误区3:血流丰富就是癌。
血流需结合结构、边缘等特征,甲亢或炎症也可能血流增多。
六、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小建议
1.均衡饮食:碘摄入要适量,甲亢患者需低碘饮食,甲减患者可适当增加含碘食物。
2.保持心情舒畅:长期压力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,学会调节情绪。
3.定期体检: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,高危人群(如家族史、放射暴露史)需更频繁。
甲状腺结节并不可怕,科学认识、理性对待,才能更好地守护甲状腺健康。如果对报告有疑问,记得带上结果咨询专业医生,让我们一起用知识驱散焦虑,拥抱健康生活!
下一条:没有了
版权所有: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(铜陵市传染病医院、铜陵市职业病防治院、铜陵市康复医院、铜陵市第三老年医院)
Copyright © 2024 皖ICP备18023928号